背景

最近有两件事情对我感触还是挺大的,第一件是在字节的转正实习转正,第二件是转正后2天的研究生导师组会。为啥这两件事情会对我感触比较大呢,总的来说这两件事情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,都是完成一部分任务,对于现在完成的情况遇到的问题细节等作输出汇报,汇报的对象一个是+1 +2的领导,一个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,在汇报的工程中,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式竟然是一致的。这是有点颠覆我的认知的,我之前一直以为,大学的教授大部分是学院派,搞理论的那一套会比较厉害,企业中的领导更多的思考点是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一些想法

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一直的,在听我汇报的过程中问的问题也是相似的,基本上从几个维度,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,做的怎么样了,遇到了什么问题,预期的结果是什么,为什么这么做,衡量收益的指标是什么,下一步打算怎么做,预期的结果是什么,为什么这么做,打算怎么去规避一些问题。 一般问到现在正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还能回答的很好,到了预期以及下一步怎么做的时候,我经常就有点拉胯了,说实在的之前并没有细想过,问到衡量指标我就彻底歇菜,但是我发现对于衡量指标老板们问的最多。

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问题其实他们想问的点也很清楚

  • 正在做的事情, 其实想了解当前事情的背景是什么
  • 做的怎么样了, 遇到了什么问题, 其实想了解当前事件的进度如何,到了哪一步了
  • 预期结果是什么, 其实是想了解当前这件事你自己搞清楚没有,自己想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
  • 一下步打算怎么做,其实是想了解你对这件事情的规划,下一步的计划
  • 为什么这么做,如何规避问题, 其实就是想看看你对整件事情的一个思考程度
  • 衡量指标,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程度,事件的清晰程度

老板们可能并不清楚我做的事情,但这个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,就能确定清楚我的一些思考,以及这件事情的完成程度,老板们的思路是如果这件事,我思考的很全面了,并且清楚自己的每一步在干什么,其实八九不离十就可以做好,毕竟已经是研究生(或者通过面试进入公司)。

后续的一些做法

但我确实对自己做的事情,没想的很细。。。我经常做事情就是一股脑的冲进去,但是这样缺少思考,感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白白荒废掉了。 觉得老板们的思考还是很到位的,以后的思考方式也应该向老板们看起,做事情的时候首先将这几件事情想清楚

  • 为什么做这件事 (评估下这件事情的优先级,成本,大概的收益)
  • 怎么做这件事情 (现状是什么,可能遇到的问题,卡点在哪里,现阶段要做什么)
  • 对这件事情预期,目标 (目标是什么,做到什么程度,做完这件事情对于现状的提升,对于现状以及以后的影响)

5w2h分析法

5w2h 发明者以五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。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,寻找出创新和发明新项目的思路,更进一步进行设计构思,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,这就叫做5w2h法。

  • Why
  • What
  • When
  • Who
  • Where
  • How to do
  • How much

在发明和设计中,对问题不敏感,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。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,才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。所以从根本上说, 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,善于提问。阻碍提问的因素:一是怕提问多,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。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,提问欲望渐渐淡薄。如果提 得不到答复和鼓励,反而遭人讥讽,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:好提问、好挑毛病的人事扰乱别人的讨厌鬼,最好紧闭嘴唇,不看、不闻、不问, 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。

在对5w2h模式进行思考的时候可以善用下思维导图,遇到问题多追问自己两个问题没准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.